.

开店记牧民卖起进口货

10月12日上午,阳光洒在乌恰县的街道上,人们享受着秋日的暖阳。在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米尔扎希德商行里,阿娜尔·加尼别克正在清点货架上的商品,蜂蜜、巧克力、各类糖果……包装上的吉尔吉斯文告诉顾客,它们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以前我是地地道道的牧民,还是一名家庭主妇,现在人们都叫我‘阿娜尔老板’。”阿娜尔露出自信的笑容。阿娜尔的家住在乌恰县黑孜苇乡也克铁热克村,这个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的村子,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放牧、种地、带孩子曾经是阿娜尔生活的全部,她清楚地记得家里最多时养了21只羊、6头牛,5亩地只能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每年家里的收入仅4万元左右。过去阿娜尔认为,自己的一生只能和牲畜、土地打交道,把两个孩子供养长大是他们一家最宏伟的目标。“啥?和外国人做生意?我不会说外语啊,更没出过国,肯定不行。”年的一天,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干部到村里宣传边民互市政策,听到这个建议后,阿娜尔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虽然自己没信心,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还是认真听完了政策宣讲。在得知边民互市贸易不需要出国后,她有点心动了。阿娜尔和许多村民一样,拿着一张政策宣传单回家了。这事能干吗?会不会被骗?会不会赔钱?一连几天,这些问号总是在阿娜尔脑海中盘旋,连吃饭都走神。丈夫看她魂不守舍的样子,一再追问,阿娜尔才拿出了宣传单。那天,两口子一直商量到后半夜,最后决定先试试。如果干好了就开个店,不行了,大不了再重新放羊、种地。提心吊胆的阿娜尔拨通了宣传单上的咨询电话,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约她在园区见了面。工作人员一边给阿娜尔讲政策,一边带她到已经开店的边民家走访,渐渐地,阿娜尔觉得这事可行。在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和同行们的帮助下,阿娜尔第一次从货场接到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和巧克力,没想到销售过程非常顺利,看着货物变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