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家已经批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年龄范围扩大到3岁以上。我国新冠疫苗使用人群已覆盖18岁以上,接种者年龄最大超过了岁。
目前专家已经对3至17岁人群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也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这一人群中使用,由高年龄组向低年龄组梯次推动接种。
△6月5日,在新疆乌恰县体育馆内,人们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透露,他们已完成了新冠灭活疫苗的二期临床研究,打完两针剂次的志愿者,在隔三个月或六个月后接种第三针,抗体可以迅速地在一周内跳到十倍,半个月达到二十倍。
“完成两针免疫,体内已经产生了免疫记忆,什么时候需要第三针,请给研究人员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再建议国家,应该在什么时候加强第三针。”
许多人接种了
科兴公司两针剂次的新冠灭活疫苗
对于第三针
大家顿时成了“好奇宝宝”
这种加强针
在以往疫苗接种历史中常见吗?
抗体迅速增加,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吗?
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斌。
加强针并不是新冠疫苗独有
“加强针并不是新冠疫苗独有的,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都有过加强针。这也是因人而异,因病种而异。”李斌说。
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加强针,就是在常规疫苗剂型、剂量注射后,额外增加的疫苗接种。
“有些技术路径的疫苗,本身就是采取三针的接种程序,与加强针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李斌说。
国内外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研究
关于新冠疫苗的加强针,其实在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就曾表示,在国药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中就有加强针接种。据介绍,从初步得到的结果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和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除了科兴和国药,国外也开展了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研究。今年2月25日,为研究加强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辉瑞公司宣布将给一些参加过1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接种第三剂疫苗,间隔为第二剂疫苗接种6-12个月后。
打了加强针,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打了加强针,抗体迅速增加,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吗?
李斌告诉记者,以新冠灭活疫苗为例,从理论上说,加强的第三针可以进一步激活第一针和第二针诱导产生的病毒抗原特异性的记忆性B细胞,增殖分化出更多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这样在接种者的外周血就会检测到更多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
“这是针对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的量有显著增加,并不是人体内产生的总抗体数量在短期内有大量增加,理论上不会对身体有大的影响,现实中要依据疫苗接种临床试验原则和指标,对志愿者身体进行观察和检测。”李斌说。
什么样的人需要加强针呢?
在李斌看来,考虑到新冠疫苗的产能和接种普及率,常规剂量的接种显然是现阶段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
当然,有关疫苗的保护时间到底能维持多久,目前尚未有试验数据明确表明,只是通过抗体的滴度来推测。未来,在新冠疫苗产能充足的前提下,有关加强针的临床试验有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后,可以考虑通过增加接种次数,来获得更完善的免疫保护。“不妨等国家的正式临床疫苗接种指南出来再考虑,目前我们不做建议。”
近日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在云南科学大讲坛上建言:
云南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张文宏5日下午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
张文宏称,近期包括印度、缅甸、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疫情形势已出现反弹,疫情持续快速上升。云南边境线漫长且无天然屏障,当前云南承受着比中国其他地方更大的防控压力。
他呼吁,云南应该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从而大幅度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速度,让其传播系数大幅度下降。
为何全世界中国控制疫情最有效?
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我们中国人对很多生活条件的追求,有时候不是那么讲究的。比如说我们烧菜盐放得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所谓,但是我们看到西餐大厨烧牛排,盐都是要用天平称的。可是今天这个疫情我们还真的较真了,这是为什么?”
张文宏在云南科学大讲坛表示,中国在全世界用最短时间有效控制了新冠疫情,也是唯一能保持对新冠肺炎病例“零容忍”的国家。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完美,与中国文化中浓厚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家人生活在一起,年纪轻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家人,家中的老年人因为年轻人不遵守戴口罩、社交距离、小区封控的规定而失去生命。”张文宏说。
新冠疫情暴发已经一年多,中国之外,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仍然不见缓和的迹象。张文宏说,在他参与的国际交流中,外国专家经常会好奇,中国为什么可以把疫情给完全控制住?为什么要在防疫方面追求做得这么完美?
“国家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总的纲领。但是在落实纲领的过程中,为了取得全社会的认同,还是基于很多大家共同的信念。”张文宏说,外国的专家在国际交流中经常强调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过于严格,“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不允许有病例出现的国家基本上就是我们了。我们现在有病例出现,一定要全力把疫情控制住,我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老年人是新冠疫情中的高危人群。根据联合国年对55个国家疫情的分析,65岁以上人群感染病例仅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2%,但死亡人数却占66%。
“中国人平时生活上可能不是那么讲究,为什么对这个疫情较真了?我们是为了消除一种严重的不平等。”张文宏说,老年人在感染新冠肺炎后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年轻人,达到年轻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很多国家,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居家隔离和封城,但是一旦疫情蔓延,导致的是大批老年人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国家在做疫情防控的时候,经常要非常艰难地做一次生命安全和个人自由的平衡。我们要追求一个平等,我们不能以年轻人的个人自由来牺牲家里老年人生存的自由。”
张文宏说,在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时,对方非常著名的专家问他:中国控制得这么好,你们这种隔离大家都能接受吗?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我们经常说是因为政府领导有力、老百姓听话,其实他们未必能理解。最后我只能告诉他们,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家人生活在一起,年纪轻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奶奶、爷爷,因为我们年轻人不遵守戴口罩、社交距离或者小区封控的规定,而失去生命。”张文宏说,正是中国文化中浓厚家庭观念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帮助我们度过了疫情难关。“这也是对待生命的一种平等的观念。”
你打疫苗了吗?
准备打疫苗吗?
留言告诉小编吧~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