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克州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积极探索精准防贫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从源头上建起“截流闸”和“拦水坝”,确保脱贫成色。
完善监测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克州持续完善贫困户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及时掌握贫困人口情况,对有新致贫或返贫风险的人员,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早帮扶,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紧密围绕“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坚决阻止源头致贫”目标,针对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有致贫风险的非贫边缘人口,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元以下、刚性支出大于收入、突发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重点人群纳入监测对象,实现监测对象信息的精准掌握。同时,根据国家、自治区建立监测预警机制要求,制定印发《克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监测程序,采取“村级评估、乡镇核查、县(市)确认、录入系统、质量抽查”程序进行识别。对因灾、突发大病、突发事故等监测对象,采取简易程序及时纳入,予以扶助救助。
特别是在基层乡村,坚持“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由帮扶干部、包户干部和村扶贫专干每日对村里监测对象进行走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及时发现疑似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取相应措施,动态了解收入支出、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常态掌握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对疑似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研究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岗”,坚决防止发生新的返贫致贫问题。
强化保障机制阻断贫困发生
稳就业是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就业稳住了,农牧民就有了稳定收入。稳定脱贫、杜绝返贫就有了坚实支撑。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开店赚钱。”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多来提布拉克村村民艾合买提江·玉苏甫江说。受益于就业帮扶保障机制,艾合买提江·玉苏甫江参加村里举办的美容美发培训班后,用积蓄和小额贷款在村里开了一家理发店,一个月赚的收入是他以前收入的几倍,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整合扶贫产业、就业培训、教育资助、应急救助、住房保障、低保保障等政策类资源,重点对监测对象进行有效保障。通过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针对监测对象中有劳动力的人口,采取疆内外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参与集体经济分红等措施予以帮扶,对农村鳏寡孤独群体提供集中供养,确保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巩固脱贫成果、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任务依然严峻,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奋力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克州在产业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整合资源、科学部署、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健全完善各类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围绕特色种养殖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全州引进牛、种鸽、黄麻鸡等养殖企业4家,建成馕产业园3座,栽植木纳格葡萄、巴仁杏等特色林果37.41万亩,种植温室大棚座,帮助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通过经营、务工等方式参与到扶贫产业中。
坚持培训资源优先满足监测对象、新增公益岗位优先安排监测对象,结合劳务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将厂址或生产车间设立在贫困村或移民安置点,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同时,保持农村公益岗位只增不减。今年已开发设立乡村保洁员、道路维护员、公共安全管理员、公益设施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个,用以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和边缘户。
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政策落实进行“回头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兑现教育补助资金2.3亿元,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学率达%,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落实农村住房安全动态排查整治,累计建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安居房套。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做好农村饮水水质定期监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确保生病不愁、生活无忧。(全媒体记者杨鹏)
原标题:《建起返贫致贫“拦水坝”确保脱贫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