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的诅咒,阴魂不散的和卓

在玉苏普之乱在道光十年被平定之后,玉素普侥幸逃脱跑到了浩罕汗国,南疆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是这样的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道光二十七年的时候,再次爆发了“七和卓”叛乱。

那么七和卓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当年大和卓波罗尼都叛乱失败以后被杀,他的儿子萨木萨克逃亡到境外苟且,萨木萨克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就是在新疆发动叛乱失败的张格尔和玉素普,第三个就是巴布顶。这三兄弟又各自成家,其中张格尔的儿子布素鲁克,玉素普的儿子迈买的明,阿布都拉,巴布顶的儿子呵里雅,纳斯尔。其中巴布顶的儿子呵里雅在道光七年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时候被送到了北京。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七日,迈买的明,阿布都拉等人再次纠集五百余人从咯浪圭卡伦(位于喀什噶尔西北70千米,是通往中亚要冲,清乾隆五十一年()设置卡伦,驻侍卫一员,领满营兵驻守。今为乌恰县黑孜苇乡境)潜入,为了在当地招兵买马,他们在大阿图什庄大肆宣传成功招募了数千本庄或者周围的“白帽回子”,然后以喀什噶尔回城东门外的阿帕克和卓麻扎为据点继续扩充队伍,然后对回汉两城发起攻击,汉城在领队大臣开明阿的带领下等待朝廷的救援,但是回城的抵抗没几天就被内部出卖,城内的浩罕商人带头大开城门迎接叛军进城,于是首战胜利的叛军兵分几路,一部分继续攻击喀什噶尔汉城,一部分则分批去攻打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等地。

本次叛乱被称为七和卓之乱,并非是指领头者为七人,而是指多人。根据奕山的调查,组织叛乱的就是迈买的明,阿布都拉和倭里罕三个和卓后裔,安集延的回子萨比尔,再加上不知来历的特瓦克利。

于是,得到消息的伊犁将军萨迎阿就赶紧和参赞大臣奕山商议,派遣驻防旗兵两千五百人,乌鲁木齐绿营兵一千五百人,土尔扈特兵一千人,由奕山和乌鲁木齐提督成玉带领,兵分两路赶往阿克苏集结。而得到消息的道光帝则是派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奕山为参赞大臣,并调遣陕甘官兵支援。

八月,奕山一路疾行先一步到达了阿克苏又率部队去往巴尔楚克驻扎,九月十五,率五千六百人从巴尔楚克前往叶尔羌,在到达哈拉木扎实的时候听说科科热议瓦特有叛军驻扎,于是就下令以战斗队形前进攻打叛军,记载:马步贼约数万人蜂拥前来,枪炮并发,势甚凶猛。于是奕山兵分三路,下令只准前进,不许后退!

经过短暂的刀兵相交之后,七和卓的叛军队伍全线崩溃,不堪一击。本次战斗生擒匪徒八十余人,死伤上千人,缴获各种武器若干。

这次战役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是剿灭七和卓决定性的一站,叛军主力崩溃,一时间周围的其他叛军做鸟兽散,清军轻易进入叶尔羌,五天以后抵达英吉沙尔,被叛军围困已久的城池终于得到了松懈,清军首领派人去探路,得知喀什噶尔的叛军已经所剩无几,等到奕山率军到达喀什噶尔的时候,闹剧一般的七和卓叛乱已经平定。

于是从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到九月二十九日,历时两个多月,只波及喀什噶尔和英吉沙尔两处回城的叛乱结束。

但是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只要是和卓家族还存在一天,当地白山派对和卓的迷信还在,新疆就多一分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不久后,也就是咸丰七年,新疆再次爆发了“倭里罕之乱”,而这个倭里罕就是巴布顶的儿子纳斯尔,也就是“七和卓之乱”的领导者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