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
只想告诉你
这个奖
很特别
很暖心
11月15日,中国华电在京举行第三届道德模范事迹宣讲。华电新疆扶贫工作集体获得中国华电第三届道德模范特别奖,也是此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唯一一个获奖集体。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一步步丈量田野,一批批接续奋斗。决胜脱贫攻坚,旧貌变成新颜。你们与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抱,在全面小康的宏图上书写了动人诗篇。
饱含真情的颁奖词缓缓道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阳光路上》
雄奇的帕米尔风光,传奇的昆仑山文化、精雕的和田美玉,辽阔疆域、无限风光,但与南疆“大美”齐名的,还有“贫困”。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南疆四地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疆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华电定点扶贫、对口支援、“访惠聚”驻村,“战场”都在南疆。
在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坚持地方所需、企业所能,华电新疆公司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扶贫路上、尽锐出战,全力攻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
群众所盼再小都是民生
近日,喀什墩艾日克村“扶贫夜市”开业了。夜市每天都热闹非凡,烤肉、羊杂、酸奶、凉皮,香味扑鼻。
“夜市开在家门口,每天都有收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贫困户麦麦提明·肉孜高兴地说。
白天,一架葡萄、一畦菜、一片果园,独具华电特色的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夜晚,家门口的美丽庭院变身为扶贫“夜市”,谁能想到,以前这里都是乱搭的棚子、熏黑的墙面,柴火垃圾堆满了院子。
基础设施的落后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点所在。华电新疆墩艾日克村驻村工作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拆除旧房户,种植石榴、西梅等经济作物,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这只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缩影。
掌握“民声”才能做好民生。翻开档案卡,贫困人口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生产条件、收入来源等一一在册。华电新疆公司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大政策”讲成“小道理”,群众缺什么、盼什么,就帮什么、解决什么。
阿克陶县阿克土村艾合买提·如孜就是安居房政策户受益者之一。艾合买提一家靠种地维持生活,妻子患重病,全家3口挤在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为了让他们早日住上新房,扶贫干部多次入户走访、跑前跑后、沟通协调,艾合买提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安居屋。
“看病难”也是村民的“心病”。华电新疆公司以提高贫困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医院综合门诊楼建成后,年就医达万人次;今年投入万元用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卫生院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医疗条件;投入万元建设吐尔尕特卫生院,可解决口岸、当地群众和过往客商看病需求。
贫困群众需求,在扶贫干部眼里,再小都是民生。
瓦克瓦克村由于地域环境,水中氟化物、硬度严重,帮助引进“超滤膜”净水设备,村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喝上了直饮水;巴音库鲁提村牧区缺少御寒衣物,不到一个月收到华电捐赠的0余箱近20万件衣物,通过马背送到放牧点;连续4年开展“救急难”行动,帮扶因遭遇突发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医疗负担重的困难家庭户……
-年,累计投入“访惠聚”资金余万元,实施惠民项目40余项,帮助引进各类资金多万元;年投入近万元用于家禽养殖、庭院经济改造、林果业种植、饮水工程、农民夜校等民生项目。
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没有教学楼、没有电脑,下雨天屋顶还漏雨,现在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太幸福了!”这个开学季,恰尔巴格小学的孩子们将搬进新教室读书,32封亲笔信,感谢溢于言表。
教育扶贫是让贫困地区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智,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园内设施一应俱全,墙上的图画都是孩子们亲手画的,与印象中的“破房子、烂凳子、泥娃子”完全不同。这样的幼儿园,华电已建成8所。
乌恰县康西湾村、依买克村2所华电幼儿园,帮助近名儿童得到学前教育;阿图什市华电幼儿园接纳多个学龄前儿童入园学习,有效缓解了小微产业园教育资源短缺难题;乌恰县居鲁巴西村华电幼儿园解决了户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喀什市东城区幼儿园今年投入使用可容纳人,东城区华电小学正在建设中。
“几年前,家里还在为我上学犯愁。现在生活好了,我在华电喀什公司工作,也参与到了华电驻村工作中,我想把这段经历讲给乡亲们听。”提到华电扶贫,约日古丽有说不完的话。
古丽是阿克土村村民,家庭贫困,3个姐姐上到初中就辍学了。扶贫干部了解后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古丽每个月都能收到元助学金。“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古丽家也有了华电亲戚。驻村干部、华电亲戚帮忙联系,毕业后,古丽来到了华电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她的故事被村民们津津乐道。“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累计帮助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实事件。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些年,华电不仅关心孩子成长,还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基层组织建设、乡村管理、师资培育、公共卫生、畜牧品种改良技术、养殖育肥技术、疫病防治培训、美容美发、烹饪……这些看似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恰恰是村民就业最为渴求的。在华电基层企业就业、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到疆外企业务工,越来越多的村民靠勤劳致富,挣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
只要肯干,就有事干,就能富起来。巴音库鲁提村的草原牛羊、阿图什的核桃、乌恰县的杏子、阿克土村的大米,越来越多的“新疆味道”走出村庄,年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近五百万元。
“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仅剩xx天”,在华电扶贫点,类似的牌子随处可见。“华电路”通车,一批光伏、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水库项目相继建成,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解决,扶贫路上,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个个变为现实。
公司扶贫工作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报等国家级主流报纸、媒体刊登20余篇。
数字看变
华电新疆扶贫工作集体拧成一股绳,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着力在项目发展扶贫、民生设施扶贫、特色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人才扶贫、“救急难”等八个方面精准发力,卓有成效完成集团公司承担的扶贫任务。截至年,中国华电定点扶贫乌恰县户名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58.83%降到了0.2%。
编辑:新疆公司扶贫办、党建工作部
文稿:徐国峰孙婧
排版:昌吉分公司张芷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