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来高度重视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而兵团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新疆各地在推进兵地融合发展过程中,深入推进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推动形成边疆同守、团结联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化交融、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在自治区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聚焦兵地融合发展,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把他们推动兵地融合发展的心声、经历和经验传递出来,以飨读者。
陈新发。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供图
自治区人大代表陈新发: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肖君报道)“实践证明,在新疆,地方和兵团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兵地融合发展既是新疆和兵团的特殊区情,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1月12日,参加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克拉玛依市委书记、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新发由衷地说。
年5月28日,全疆首个兵地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兵团第七师团兵地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正式揭牌,这是兵团第七师与克拉玛依市在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与兵团第七师团仅一路之隔,辖区内还有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风城油田作业区等驻区企业,共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多个民族。兵地双方要发展,必须破除“画地为栏、隔线而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共生、共建、共荣的发展理念。从年起,兵地双方不仅在基础设施、资源信息上实现了共建、共享,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上也形成了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局面。目前,兵地双方已经建立了兵、地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对接联系制度,联合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文化市场等集中整治行动,彻底结束了管理上“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局面。
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新疆油田公司投资3.7亿元新建了第六自来水厂和供水网络改造工程,可以满足乌尔禾区、团及风城油田作业区前线生产基地的中远期发展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了乌尔禾区商业用水的难题;天然气入户工程让团职工也用上了经济清洁的天然气;乌尔禾区公交车实现了直通(部分)连队,方便了兵团与地方群众的往来;按照“为油服务”的指导思路,乌尔禾区在土地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油田企业拿出服务型岗位吸纳乌尔禾区居民和团职工就业。
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百姓幸福生活的前提也是稳定。乌尔禾区与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实行全天候执勤巡逻,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面整体防控工作,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安全感,保障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为此,乌尔禾区还荣获了克拉玛依市“无邪教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自治区优秀平安区”等殊荣。此外,双方还在现有的“兵地”“油地”领导体系交叉任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支医、支教、结对帮扶等形式,自觉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
兵地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的成立,让乌尔禾区、团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从统一机制向统一机构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全区兵地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兵地双方融合发展明显提速:乌尔禾区白杨河边,连接兵团和地方的同兴路大桥已通车试运行,医院也在积极筹建中;围绕打造“新疆摄影书画小镇”,兵地双方实现了“大景区”开发上的优势互补,旅游资源被有效利用。
陈新发说,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十三五”期间的乌尔禾区、团夯实了发展基石,也为新疆区域融合发展带来更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年4月,王志刚(右)给奎屯市开干齐乡一位种植户介绍小麦前期管理技术。王志刚供图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志刚:兵地同发展更有成就感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于兮报道)奎屯市开干齐乡的盐碱地如何种植小麦,乌苏市甘家湖牧场的棉花怎样才能增产,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生态农业如何发展……1月12日,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志刚谈到这三个城市的农业种植,心里都有一本账。
令人惊讶的是,王志刚并不是这些地方的干部,而是兵团人。王志刚小时候身上就打着“军垦二代”的烙印,长大后在石河子农学院(现石河子大学)上学,毕业后在兵团第七师农科所工作。“新疆经济发展中的‘金三角’,指奎屯市、兵团第七师、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和乌苏市‘三地四方’。近年来,‘三地四方’兵地融合发展的程度不断加深,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离不开农牧业方面的合作,第七师在农业技术上领先,自然要助力三地实施好精准农业。”王志刚说。
王志刚的微博名称为“北疆麦客”,是因为向他请教的农民太多,他就像到处割麦子的麦客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然而,邀请他的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太多了,他即便牺牲双休日,也应接不暇,干脆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农民把农作物照片传给他,他就可以根据照片来解答问题。实在需要到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的,他就去现场指导。
这几年,第七师周边区域土地流转力度在不断加大,以王志刚经常去服务的奎屯市开干齐乡为例,大多数农牧民将土地流转出去,选择务工或创业增加收入。种植大户们少则种七八百亩地,多则种两三千亩地,农业技术在增加收益中无疑起到关键性作用。王志刚有求必应,而且是无偿服务,在他眼里,一个区域内的兵地共同发展,才能体现一位专家的价值。
在开干齐乡,王志刚感受到的巨大成就感来自他帮种植户们解决了小麦节水增产问题。一位名叫王培坤的种植大户,去年种了亩小麦,王志刚在不影响自己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多次到王培坤的麦田里指导节水灌溉技术。在他的帮助下,王培坤的灌溉成本每亩地降低了20多元,每浇一次水的时间也由原来的一个多月减少到半个来月,加上增产收益,王培坤去年增收20多万元。
在帮助地方农户的同时,王志刚也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乌苏市西湖镇,王志刚发现这里的耕地盐碱成分高,如果完全照搬第七师探索的滴灌带布局方式,土层下的盐碱就会泛上来毁坏庄稼。经过反复尝试,他找到了滴灌带在这片盐碱地布局的精准行距,让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种的小麦,为什么出苗后就有问题?”西湖镇的一些农民问王志刚。王志刚告诉他们,要想防治小麦雪腐雪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在播种时和生长前期就要预防。他手把手地教农民们怎样为种子拌药剂,怎样做好小麦种植前期管理。
王志刚坦言,在第七师,像他这样为地方农牧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干部有很多。去年,第七师抽调名副连职以上的农技人员到乌苏市各乡镇开展服务,按照第七师与乌苏市达成推动农业领域融合发展协议的“五个一工程”,这些技术员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干部一样,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与农牧民天天在一起,把第七师最先进的技术、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到乌苏市农业生产第一线,促进乌苏市现代农业发展。
年8月,在兵团第一师四团组织的一次民族团结活动中,卡小花·卡德尔(左)向各族职工和农牧民群众宣讲。慕进军摄
自治区人大代表卡小花·卡德尔:兵地是一家人人都受益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石速报道)1月10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阿克苏地区代表团分组讨论发言中,在阿克苏地区工作过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均提到了兵团第一师在促进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兵团第一师和阿克苏地区之间的融合发展表示满意。
听到这些评价,自治区人大代表、兵团第一师四团五连职工卡小花·卡德尔内心很激动。她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准备在自治区两会结束后对团场职工和地方农牧民开展宣讲,讲自己在两会上对民族团结、兵地融合的进一步感受和领悟,讲兵地一家人如何进一步传递正能量。
自治区两会之前,卡小花·卡德尔已经作了几场宣讲。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疆有10个家庭受到表彰,卡小花·卡德尔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从北京回来后,她家门口有一大群人迎接她,这些亲朋好友有的是团场职工,有的是地方农牧民。
第一师四团的耕地在乌什县依麻木镇、英阿瓦提乡、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等多个乡镇境内,许多连队和地方上的村庄只隔一条水渠。卡小花·卡德尔从年起,凭着爱心和毅力同丈夫先后养大12个孩子,孩子中除了两个是亲生的,其他10个都是孤儿。因此,在四团及周围一些乡村,很多人都认识她。
“我收养的孩子有汉族,有维吾尔族;有来自兵团的,也有来自地方的。他们长大后有的留在第一师工作,有的到拜城县、阿克苏市、乌鲁木齐市工作,从我们这个小家来看,兵地本身就是一家人。从四团及周围乡村的密切来往程度看,兵地确实是一家人。”卡小花·卡德尔对记者说。卡小花·卡德尔自称“兵二代”,20世纪60年代,她父亲从西藏当兵回来便进入新组建的团场,在五连多户职工中,只有她一家是维吾尔族。兵团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卡小花·卡德尔包地种地经常从附近村庄雇人,因为她会双语,不少维吾尔族农民从她身上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两年前,在退休后,她干脆当起了务工经纪人,介绍一批批维吾尔族农民到四团务工,同时,给他们宣讲党的政策和农业技术。
“在团场种地,就像当兵的人,浇水、施肥、剔苗等每个环节,都是统一行动。”每组织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团场干活,卡小花·卡德尔都会强调兵团的耕作模式。这些来自地方上的农民也不抵触,因为兵团职工种的地,确实比他们种地的收益高,例如,他们种玉米亩产八九百公斤,四团的玉米亩产最高已达到1.5吨。
卡小花·卡德尔说,四团与周围乡村在种地、务工上的交融只是一个方面,平时,兵地双方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都是共享。这几年,作为道德模范,她经常受邀到地方上的乡村去宣讲,她发现走到哪里都有四团人。在四团,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地方上的农牧民。“兵团人和地方上的人没有界限,大家在共同的家园生活,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我宣讲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因为这是正能量。”她说。
在阿克苏地区代表团里,自治区人大代表李玉梅也是兵团人,作为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委常委、副师长,李玉梅能讲述很多兵团第一师和阿克苏地区在科教文卫方面互帮互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人人都有不同民族的亲戚,人人都受益匪浅。
哈力别提·买买提吐尔干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哈力别提·买买提吐尔干供图
自治区人大代表哈力别提·买买提吐尔干:融合互助资源互补助推兵地经济发展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帕蒂曼报道)“草场无偿共用,共同推进牲畜品种改良,互相扶持建设专业合作社,帮助兵地群众共同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1月11日,正在参加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哈力别提·买买提吐尔干告诉记者,近年来,融合互助和优势资源互补正在助推乌恰县和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的畜牧业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托云牧场成立于年,牧场职工以柯尔克孜族为主。哈力别提说,托云牧场与乌恰县的三个乡镇毗邻,通过多年融合发展,托云牧场与乌恰县建立了干部职工互学交流走访、共同学习双语、共同开展活动的机制,通过加快推进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双方形成了团结协作、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牧场职工与地方牧民在放牧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共同努力下,兵地双方在草场利用方面达成合作共识,不管是兵团牧场还是地方草场,大家共同合理利用,多年来,当地从未出现过一起因争夺草场而发生的兵地纠纷。
哈力别提介绍,近年来,乌恰县与兵团共同推进牲畜品种改良,除了共同引进外来优良品种,还不断加强兵地优良牲畜品种的交流,利用每年“科技之冬”培训时机,通过座谈、走访、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地方牧业致富能手到托云牧场讲授养殖经验,牧场优秀职工则为地方牧民讲解如何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在兵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托云牧场成立了现代化养殖合作社,不仅为牧场职工造福,还吸纳了多位地方牧民加入,实现了兵地互帮互助和共同发展。
乌恰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刺绣资源优势,通过合作,托云牧场成立了一家刺绣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牧场富余劳动力转移,还吸引了地方牧民积极参与。目前,合作社的会员已达80多人,合作社的刺绣产品做工精细、图案精美、富有民族文化特色,远销国内外,每位会员月均增收0元至元。前不久,托云牧场还出资组织25名职工与地方牧民,前往疏附县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少数民族刺绣培训。
为了更好地激发兵团职工参与地方发展的热情,乌恰县还为托云牧场增设了一位克州人大代表和两位县级人大代表的名额。
哈力别提·买买提吐尔干说,下一步,乌恰县将继续拓宽兵地融合渠道,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协作,推动兵地双方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整合,同时,继续加大兵地竞争性交流选拔干部的力度,开展兵地双向培训,不断开创兵地融合发展新局面。
汇聚兵地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石速报道)兵地融合有大义,放眼天山著华章。在自治区两会上,当代表委员们聚焦兵地“优势互补、融合共建”这一话题时,他们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边疆同守、团结联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化交融、共同繁荣,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多年来与地方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过去60多年,兵团与地方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成为新疆稳定发展的坚强基石。可以说,兵团数十年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兵团探索新形势下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涌现,兵地共建、融合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势头更加强劲。
山水相依情意长。现在,我们依然记得兵团大力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一幕幕,过去兵团在修建各种水利、道路等工程时,会同时考虑地方各族群众的利益,使兴修的各项工程成为兵地双方受益的“两利工程”。此外,在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兵团也不断给地方以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积极探索推进文明共创、团乡共建、融合发展等,兵地建立的经济联合体、合作项目层出不穷。梅莲、尤良英等一大批兵地融合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让我们心中涌动着无言的感动。这一切,都让兵地共谋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力量更为强大。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支持兵团工作,切实发挥好兵团稳定器、大熔炉和示范区的特殊作用。如何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深化兵地融合发展?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谋划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实现兵地融合共同建设美丽新疆、兵地一体携手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兵团和地方需要不断探索深化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有力推进。
需要清醒地看到的是,这项工作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方面多、需要协调各方关系的巨大工程。目前其潜力还很大、空间还很广。如今,在党中央的关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兵团与地方已经掀起了融合发展的新热潮。政策给力,资源整合,兵地融合发展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兵地关系进入兵团恢复以来最好时期。我们应乘势而上,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兵地融合从局部走向全局,从浅表走向深入,从而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深化兵地融合发展,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让我们以更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汇聚兵地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