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上一节课共筑民族情

北京皮肤病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5677.html
同上一节课共筑民族情

——常州市同济中学和新疆乌恰县

黑孜苇乡中学联合地理课

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践行“双减”教育政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常州市同济中学和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联合开展了主题为“一路向西”的中国气候探究地理课。

云上课堂

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常州的庄禾老师和乌恰的阿迪力江?买买提依明老师充分沟通,选定了classIn平台作为线上授课的交互软件。来自常州和乌恰的两位同学分别在课前录制了反映当地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介绍微视频。

本节课常州和新疆两地同时开始上课,课堂以同济中学贾秋萍副校长从乌恰给全校老师寄回的红枣礼物导入,引出常州和乌恰两个地方,进入学习内容。两地classIn平台同时启动,两台教师电脑和16台常州学生平板电脑进入同一直播教室。

导入之后,大屏幕上播放两地学生提前录制完毕的介绍家乡的微视频,在两则视频中,学生从建筑、衣着、饮食、时差等方面寻找两地的具体差异。这种提前精心录制、剪辑好的微视频,原汁原味得身边同学出镜,让视频更加吸引眼球、深入人心。

此后,在常州、乌恰两地的课堂中,清晰呈现出同一张中国地图,两地学生同时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常州和乌恰的地理位置,分析两地在沿海内陆、经度纬度上的位置差异。常州的庄老师为两地学生介绍了分析描述气候的通用方法,并展示中国所有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练习环节中,常州学生鉴别出乌恰的气候图并描述乌恰的气候特征,乌恰学生鉴别出常州的气候图并描述常州的气候特征。两地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分别对对方的鉴别和描述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常州学生对乌恰的具体气候类型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此时乌恰阿老师接过了课堂的讲解,对常州学生描述乌恰气候时的困惑进行同步解释。

接下来是分组任务,两地学生分三大组,研究气候对生活影响的三大方面。在准备好的电子活动任务单中,学生在平板或一体机上,通过拖动剪贴画图标,为常州和乌恰选择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搭建传统民居、选择合适的衣着。同时参与一个活动,相互帮助,点评,让常乌两地学生之间的隔阂彻底消失,在充分讨论研究分享中,两地学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

最后的课堂环节是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尊重两地差异,寻找合作的新途径;两地学生畅所欲言,对加深两地合作,发展自己家乡献计献策。

博大理解

远隔万里,但信息化技术又让大家毫无距离,大家在不同的空间同上一节地理课,无障碍的讨论、分享,用全新的方式学习了地理知识,更在共同的学习时间里深切体会了不同民族的相融相知,课堂里的少年们感知了祖国博大,也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学生课堂感受:同济中学八6钱正浩

今天,常州市同济中学与新疆乌恰的同学们一起,用线上连线的方式上了一节特殊的地理课,中国江南水乡与西极的同学们聚在一起研究地理的愉快氛围也令我印象深刻。

在之前我也曾去过新疆旅游,但这还是我第一次用科学的角度观察这片广袤的土地。两地的地理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带我们了解了新疆的面积、特产以及风土人情;用有趣的课堂屏幕拖拽活动,介绍了新疆与常州在民居、食品、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我还记得,自己上台进行答题正确后,博得新疆同学掌声的那种温暖与鼓励。同时,新疆地理老师幽默的讲课语气也令我开怀。

总之,这是一场远在千里,但思绪紧密相连的课堂。通过这堂课,我不仅了解了更多新疆有关知识,更沉浸在两地同学相互学习,热烈讨论的美好时光中。我也希望两地同学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大家一起学习,研究地理,不亦乐乎?

同济中学八6王渝琪

互联网在五千公里的跨度上,连接着两个城市。一个叫乌恰,另一个叫常州。

谁曾想过,地大物博的豪放与柔情似水的坚韧勃然相会,竟生出无尽的缘结。

云中地理课堂接通的一刹那,来自祖国最西端的热情,顿时在江南水乡的大地上绽放开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张张质朴的笑脸。难忘他们认真听课的样子,纯真,善良。

看完乌恰同学录制的介绍视频,我不禁深深感叹。西域的环境,气候,建筑,服装,无不是前所未闻。华夏大地,孕育了多少人民。祖国那深沉的广袤无垠的土地,永远是中华儿女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纽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虽相隔千里,却心心相印。课时刚过半,深厚的民族之情却早已在心中生根。热情表现在真挚的笑容中,亲情流露在关切地交谈里。这时两地同学的素不相识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同上一节课,共筑民族情。多多沟通,多多交流,希望能为构建起民族之间的友好桥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同济中学八6曹思涵:

今天,我们同济中学的同学和来自新疆的同学们共同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地理课。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气候差异的知识,了解了常州和新疆地区的饮食、衣着、房屋和天气温度的差别。原先我以为,新疆和常州的气候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听了新疆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其实我们之间也没有那么不一样,我们冬天穿羽绒服,新疆的同学们也穿羽绒服;夏天我们穿短袖,新疆的同学也穿短袖,只不过他们的冬天比我们更冷,夏天比我们更热。我们还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和他们连线,一起在线听讲,我们还一起完成了庄老师布置的给小朋友配衣服的题目,很有趣,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在设备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新疆的同学们,感觉远在公里外新疆的同学们近在咫尺,让我们东西紧密相连。

经过了这堂课,我对新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这片我从未去过的土地有了一份憧憬与向往,我想有朝一日,我要踏上去新疆的路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里的气候环境,人文风趣,见一见早已见过面的同学们。

黑孜苇乡中学八5班阿依胡玛尔

今天我们有一节特殊的课。我们要和江苏常州同济中学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直播连线,所以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地理课在我们的憧憬和忐忑中如约到来……

在画面上,那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逐渐呈现了出来,老师和我们打了招呼后,就开始上课了。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一条非常优美的小巷子,那美丽的风光令我十分向往。他还介绍了一些常州的美食和景点,也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这边的同学也向常州同学介绍了乌恰县的一些特色,就进入学习的主题——中国的气候。在庄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了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江苏亚热带气候的不同特点。我们还交流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特色饮食,西北的烤羊肉串、抓饭、炒面大盘鸡、炒米粉,江南的鱼虾、螃蟹、海鲜,都要引出我们的口水了。

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这种互动式的课堂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生动有趣,感受真实,见识了江南,也心生向往。

黑孜苇乡中学八5班塔玛拉什

今天我们班有幸和江苏的老师同学一起在线上上课。这堂课与我们平时的课可真是有太多不同了。我们一起讨论,各自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家乡的美食,课堂上的交流和探讨,让我们更主动地思考和学习。老师先是用教材与地图传授基础知识,然后用两段同学自己介绍的视频比较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最后又在交流和分享中带领我们更贴切的感受差异。

这堂课上的老师不仅有两地的地理老师,还有身边的同学做小老师,很新鲜。老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去积极学习,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这堂课所学知识的看法,从而营造出了一个自主的学习氛围。这堂课下来,我对江苏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两地之间强烈的差异。

撰稿:庄禾编辑:冷玥审核:仲崇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