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红夫妇壶关县大山深处乡民健康守护神

在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大山深处,有一位朴实平凡的乡村医生叫李秀红,她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大爱心肠,默默守护乡民健康21年,诠释了一名乡医至高无上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评和爱戴,成为乡亲们健康的"守护神。"

图为:李秀红夫妇正在业余专研业务

为五保户免费看病

"闺女,我又有点拉肚子了。"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壶关县桥上乡丁家岩村公路旁一所卫生室内,一名衣衫褴褛的大爷正捂着肚子,表情痛苦。医生认真检查后,给他开了3天的药。

接过药,大爷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准备付药费,却被拒绝了。"真不好意思,每次你都不收我的钱。""不说那些,您多注意身体才是真的。"

据了解,大爷是丁家岩村的五保户秦来增。秦来增因体质差,经常感冒、腹泻,每次不舒服时,他都会来这家卫生室看病,但这里的医生从未收过他一分钱。为表感谢,秦大爷常常在路过卫生室时,送来一把自己栽种的蔬菜,但每次医生都会塞给他两三元菜钱。对此,医生告诉笔者:"秦来增体弱多病,又无儿无女,一个人不容易啊!我哪里忍心收他的药费,要他的菜啊!"

给秦大爷看病的这名医生叫李秀红,壶关县桥上乡丁家岩村人,今年41岁,从小喜欢医生,高医院学习护理专业,之后通过自修毕业于原运城地区卫生学校,现在是全乡唯一的执业医师助理。年李秀红与丁家岩村志同道合的梁斌结了婚,设法筹资3万多元在自家开起了卫生所,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到现在已超过20年的光阴了。

卫生所成立后,李秀红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每天都有十多个病人,有感冒、发烧的,有腹泻、腹痛的,还有长疙瘩、疱疹的……"李秀红说,白天基本上都有输液的村民,她和丈夫就必须有一个寸步不离地守在卫生所。辛苦一天下来,晚上还经常是刚睡下来就被买药看病的人敲门或打电话叫醒。虽然很累、很困了,但他们从来不觉得麻烦或对病人有一丝怠慢。如果是危重病人,她和丈夫还会马医院抢救治疗。

图为:李秀红夫妇正在给患者看病

救死扶伤当仁不让

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熟睡中的李秀红被突然响起的电话声叫醒。是一个求助原来是本村村民谢铁官多日大便干结,突然腹疼厉害。李秀红二话没说,立即起床披了一件大衣,就匆忙赶往谢家。看到病人那疼痛的样子,李秀红凭经验觉得不是小病,就连夜将谢铁官送到了河南医院。经医院确诊,谢铁官患肠癌,需做手术。李秀医院守护了3天,待病人手术后稳定下来才回家。对此,谢家人感激不尽。李秀红却笑笑说:"没什么,我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年4月15日,林州市元康镇元康村村民马红凯骑摩托车途经桥上村附近时,突然发生车祸,当场昏迷不醒。李秀红闻讯赶来立即将其护送到自己的卫生所救治,包扎伤口、打针输液,待马红凯生命体征稳定后,又用自家车将他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确定无大碍后,才把马红凯送回老家。临别时,马红凯拿出元现金表示感谢,没想到被李秀红婉言谢绝,一家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丁家岩村离河南林州市近,李秀红夫医院送危重病人,也就结识了不少名大夫。李秀红经常邀请这些名大夫来卫生所指导,到村寨回访看望病人,为患者后期治疗康复帮了大忙。

"在偏僻农村,有这样贴心的好乡医,真是村民们难得的好福气。"谢铁官说。

行医期间,李秀红不仅对秦大爷这样的五保户免费看病,帮助谢铁官这样的危急病人,还会给一些因输液无法回家吃饭的病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给一些空腹前来体检的老年人,送上一杯新鲜的牛奶……她贴心的服务,感动了不少村民。

同时,在工作之余,李秀红夫妇还经常买医学书籍"充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李秀红告诉笔者,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研究,目前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儿科、妇科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经常有外村甚至外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求医问诊。

担任乡医无怨无悔

采访中笔者获悉,李秀红夫妇的医术和服务不仅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也得到市、县卫生局、桥上乡卫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因当地乡医严重短缺,年,李秀红自告奋勇考取正式乡村医生,被分配到离家20公里的马安驼村担任乡医,而丈夫也于去年转为正式乡医被分配到王家庄村担任乡医。

现在,随着国家对基层卫生事业投人的不断加大,李秀红夫妇二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不但要日夜奔波治病救人,还承担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宣教、传染病报告、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任务。李秀红还是全乡唯一能开展B超的乡医,乡卫生院经常安排她下乡为老年人体检。

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方便工作,年李秀红夫妇节衣缩食设法筹资4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一年个日日夜夜奔波在乡间村寨,成了百姓寻医问病、救死扶伤的"救命车",而二人加起来挣的公共卫生补助费,一月也只有元。

但微薄的工资,却从未影响李秀红夫妇二人的工作热情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马安驼村有一位叫郭交水的70岁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所以李秀红经常去给老人看病。年冬天,老人患上了前列腺增生,尿排不出体外,李秀红上午出诊,到老人家为其安好了导尿管,开了药,晚上因有急事就回了家。没想到的是,到了晚上11点,老人导尿管掉了,没法,心急如焚的家属跟李秀红打电话。于是,李秀红让丈夫开上车,从家花了近一个小时赶到马安驼村,为老人安好了导尿管,让老人转危为安。"既然选择了乡医这个职业,只要乡亲们需要,能帮人瞧好病,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我们夫妇的乡医路也永远不会停歇。"李秀红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