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陲第一村:位于我国乌恰县吉根乡斯木哈纳村,是中国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一般人都会以为到了喀什就等于到了祖国的最西端,其实不然,乌恰是比它更西的地方,而乌恰的伊尔克斯坦口岸则是可以到达的最西点,也就是我国西极第一县的乌恰县的吉根乡的斯姆哈纳村。其实这条线路并没有太多人们约定俗成那些习惯
绿树成荫青山绿水的风景。在前面的上一节我已经提到,沿途的高原山地景观也是多以凝重画面为主。能到第一乡的第一村,象征性意义更多于实际意义一点。都说中国版图是只向东方啼鸣的公鸡,那么新疆是鸡尾的话,这斯姆哈纳村就是鸡尾上翘的最后的那根羽毛。所以,只要来过斯姆哈纳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到了祖国版图的最西端——大公鸡尾巴最后的那根羽毛端!骄傲,我也做到了。
斯木哈纳村是我国国土上最晚迎来日出也是最晚送走落日的地方,村域边界的伊尔克什坦口岸直接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毗邻接壤。因为我来的季节虽属暮春,如果是在内地,早已是百花争艳万物盎然。但在这里,高处仍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天空不是那么晴朗甚至还有点晕沉,显然还不是看日出日落的最佳时节。热依木告诉我,每年的七八月份,才真是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季节,早上10点30分太阳才慢慢地跃出地平线。晚上19点30分过后,夕阳开始西下,美丽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漫了过来,染红了天空,整个斯木哈纳村沐浴在祖国最后的夕阳余晖中。
斯姆哈纳村是典型的以放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村庄,早在清代时,这里就是民间贸易往来的通道。对斯姆哈纳这个村名的由来还有一说;“斯姆哈纳”柯尔克孜族语意为“堆放铁丝的地方”,这是50年代初,国家建设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们从此经过出境进境,去前苏联拉运铁丝,并将拉回的铁丝在此堆放而得名,当时这里也是中苏间边境贸易口岸,后由于中苏关系的原因,口岸沉寂几十年后,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如今,这个深山峡谷中的口岸再次焕发青春,口岸沿途车水马龙,显现出了新时期的勃勃生机。
现在这里的村民享受到国家很好的政策,每个村民不仅享受每年每人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还有边民补贴。热依木给我讲,村里还有好几十村民被受聘为护边员,每月还有元护边员补贴,他们边放牧边协助边防官兵护边巡逻。
在这个小山村里,红色的房顶和褐黄色的墙壁在夕阳下格外耀眼。造价5万多元的定居兴牧房,每户只交元,其余都是国家给补的。
我们相信,斯姆哈纳村人的幸福生活,会像村里流过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的克孜勒苏河一样,源远流长不停不息……。
(待续)
斯姆哈纳村一隅我国版图公鸡尾巴羽毛上的第一座桥——边防哨所战士在山坡上用石头磊砌的留个影军民守边防过境大货车排队过境由于天气的原因,没有恢弘的炫彩日落,晚上近十点半了,一抹晚霞都还映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