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校的支教老师放假准备回乌鲁木齐时,孩子们紧紧拉着他们的手问‘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动情地说。
和牛汝极一样,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仍深深牵挂南疆的孩子们,纷纷为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点赞。他们告诉记者,如今,南疆各地一座座新建和在建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如花朵般绽放,教育惠民工程为孩子们开启了美好童年,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为南疆农村学前教育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为孩子们浇灌出一朵朵盛开在心里的花。
古丽努尔·买买提
“自从支教老师到了村里,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提高得特别快”“我们的支教老师在当地特别受欢迎!”3月6日,提起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古丽努尔·买买提激动地说。
古丽努尔·买买提介绍,支教工作开展后,自治区经信委下属的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积极报名,优中选优,最终选派了6名教师奔赴南疆几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去年我参加了‘访惠聚’驻村工作,到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喀玛库勒村驻村,喀玛库勒村双语幼儿园就有两名我们学校的支教老师。”古丽努尔·买买提说。
古丽努尔·买买提告诉记者,以前,喀玛库勒村没有独立的幼儿园,只在村小学设了一个学前班,只能接收50多名学龄前儿童。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依靠民生项目资金,投入多万元,建起了一所占地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标准化学前双语幼儿园,设有5个班,能够容纳多名幼儿,有效解决了村里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两名支教老师到了喀玛库勒村以后,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由于幼儿园师资紧张,她们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把幼儿园的娃娃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有一次我去村里看望她们,孩子们看到来了生人,都往老师身边跑,扑到支教老师的怀里,好像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一样。”古丽努尔·买买提说。
用心用情的支教,使得支教老师和村民的关系日渐深厚。每天幼儿园放学时,家长们就会拉着老师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还有的家长在放学后主动来到幼儿园,帮助老师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家长做了好吃的,邀请支教老师去家里做客。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自从支教老师到了村里,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古丽努尔·买买提说,作为我区一项重要的教育惠民工程,这项工作不仅缓解了南疆双语教师短缺的现状,提升了当地的幼儿教育水平,还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团结,希望能够坚持做下去。
苏力坦·加依那克
“支教工作让边境地区的孩子离梦想更近”“支教工作让我们边境地区的孩子离梦想更近。”全国人大代表、乌恰县吉根乡哈拉铁列克村党支部书记苏力坦·加依那克说,如果当初有支教老师,他的汉语肯定比现在好。哈拉铁列克村地处祖国最西部,是送走 一缕阳光的地方,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边境管控点多、线长、面广。全村户都是柯尔克孜族,90%的家庭有孩子上学。苏力坦·加依那克说,这几年,自治区通过边境扶贫、易地搬迁、牧民定居等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牧民走出了大山,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牧民面临 的难题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问题。”苏力坦·加依那克说,去年自治区启动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给牧民服下了“定心丸”,支教老师双语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还能带来先进的思想理念,可以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汉语,走出大山增长见识,再回到家乡成为建设者。
苏力坦·加依那克说,牧民们都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再苦再难都会让孩子上学、受教育。现在,村里有46个孩子正在高校接受教育,有一户牧民家里,3个儿子都在上大学。
“现在的娃娃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娃娃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苏力坦·加依那克感慨,他小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学3年级时才开始接触汉语。而现在,村里有漂亮的双语幼儿园,24个牧民的孩子在非常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汉语说得都比他好。
“真心感激。”苏力坦·加依那克说,他的两个女儿也享受到了这项政策,他闲暇时会憧憬女儿们今后的生活,有时候想着想着会忍不住“嘿嘿”笑出声来。
牛汝极
“教育惠民政策化作滴滴雨露,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村里来了支教老师,给学校带来一股活力。他们用巨大的热情、全新的方式投入双语教育,用自身生动的实践,将自治区的教育惠民政策化作滴滴雨露,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牛汝极说。
新疆师范大学首批选派了38名支教老师赴南疆农村幼儿园开展支教工作。牛汝极去看望他们时,所到之处,所见所闻,都让他眼前一亮,不由得为这项政策点赞。
“两年前,我在南疆双语幼儿园调研时,孩子们很羞怯,大多不会说汉语,一些孩子只会说‘你好’‘谢谢’等简单词汇。”牛汝极欣喜地说,“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不仅会唱儿歌、会背唐诗,《弟子规》和《三字经》也读得有模有样!”
牛汝极说,支教工作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让支教老师更深刻地了解了南疆农村存在的现实困境。而这些支教老师们在教育方法上的不断突破,也给牛汝极带来了很多思考。
“他们在言传身教中带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牛汝极看到支教老师们跟学生打成一片时欣喜不已。“他们的这种方式会对孩子们心灵产生启迪。”牛汝极认为,“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还是需要多元化的支持,特岗教师也好,支教老师也好,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袁蕾 石鑫 李春霞
摄影:卢民一 韩亮
荐号
新疆亚欧网
u-wx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