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任李红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援鄂抗疫党员先行到如今各项工作全员争先,短短两年间,科室整体精神面貌的变化,党建与业务的协同发展,让李红燕切身体会到了精神力量的重要与强大——身先士卒、不求回报、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日前,新疆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红燕,获评为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她笑着说,“这是我们科室共同的荣誉”。
01
从“缘分匪浅”到爱上神内
抬头认真听讲,低头仔细功课……从小到大,乖乖女、好学生,一直都是李红燕的“代名词”。从医之路,起源于母亲陪家人看病,看着病房中来回穿梭的医生,“就这个了,回头报考医学院。”听妈妈的话!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李红燕顺利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院。由于扎实的临床知识功底,原本入职干部保健科的李红燕,被神经内科老主任谭毓绘“挖角”到自己的科室,作为“种子选手”重点培养。工作中的李红燕
其实,李红燕和神经内科的“缘分”要更早一些。“神经内科,是一个跟全身零部件都相关的科室,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挺玄幻的。”在李红燕的大学生涯中,神内授课老师每每课堂提问都会对她格外“偏爱”,也由此让她对课后温习和课前预习格外认真,“咋办,为了不丢人嘛。”正因如此,真正工作后,李红燕对于科室及疾病有了更深的认知。李红燕仔细查看患者脑CT
“神内疾病的诊断和其他科室不同,比如呼吸疾病,用听诊器就能有所判断,如果血管堵了、体内长东西了,用CT、B超等检验设备一检查,也能差不多有数了。”李红燕说,神经系统不仅涵盖着脑、脊髓等中枢神经,还包括连接躯体、内脏、肌肉的周围神经,任何神内疾病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我们看病,要像福尔摩斯一样,针对疾病症状、查体结果,抽丝剥茧般推理病灶的所在位置,再进行相应检查,直至确诊后再给予对症的治疗。”谈到专业,李红燕眼睛亮了,你看,大脑皮层负责思维、沟通;眼睛为什么能动,那是脑干的中脑决定的;嘴巴,吃东西、说话,离不开桥脑;而大脑延髓则决定你是否能够呼吸……“人体真的很神奇,也很复杂,”李红燕以头疼为例,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因为感染,可能是存在占位,或者就是神经性的偏头疼,“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很多疾病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李红燕查房
初为医者,每一次查房、巡诊,李红燕都会重回好学生状态,从上级大夫到科室主任,每一次的病情分析、诊疗调整,她都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回去后,手绘出一层层的人体神经剖面图,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推演疾病发生的原因,再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反向验证诊疗效果。“看着躺着进来的病人,在我们的治疗下,医院,是最快乐的事情。”就这样,在一位位病人的康复中,她,爱上了这个专业。
02
让亚专业纵深发展
做神内领域的“福尔摩斯”
将校园中的严谨认真带入工作,用骨子里的温和娴静对待患者。自从独立开设门诊以来,李红燕从没按点下过班,每位患者看诊20分钟已是日常,“患者来一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做医生的,再怎么认真、仔细都不为过。”
李红燕询问患者病情
年,李红燕出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年,光荣入党,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每一次身份的变化,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种新的鞭策。名气越来越大,患者越来越多,可她坚持不限号,并依旧确保每一位患者都有充裕的看诊时间。随之变化的,是李红燕的下班时间越来越晚。如果是早上出诊,她会在患者的“包围”下,一直忙碌到下午上班,如果是下午出诊,夜幕降临才是她下班的信号。老患者们来看病,兜里常常揣点吃的,看完病放下就跑:“李主任,记得吃点,别总为了我们饿着自己……”“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用心对待患者,他们自然也用心待我。”患者的认可如同阳光,激励着李红燕在大医精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年,李红燕用一份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录取通知书,作为送给自己40岁的生日礼物,她希望通过临床与学习的交互印证,让自己真正成为神经内科学领域的“福尔摩斯”。年,博士毕业后,李红燕婉拒了内地科研、医疗机构的邀约,医院,出任神经内科主任。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红燕心中只有埋藏多年的一把火——在老主任们打造的坚实基础上,根据临床需求、患者特点、科室人才特长,发展亚专业,让学科更加多元,让诊疗更加精确,更加有深度。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李红燕在既往神经内科团队的基础上,划分出了脑卒中、帕金森、神经免疫等6个亚专业。学科发展有了战略规划,可初为管理者的李红燕也碰到了难题,3个副主任,却有6个亚专业,如何管人?管事?反复思量,她将科室化整为零,分成了6个小组,除了3位副主任分管的亚专业外,根据另外三个亚专业的发展方向,从科室全员中选出业务拔尖的3名医生担任组长,“根据6个亚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各个小组定制考核任务与目标,各小组都只需对我负责。”尽管科室结构发生了改变,可面对患者时,仍是一个整体,“病例讨论我们都会在一起,碰到是谁的亚专业,就要由该亚专业的组长或组员,结合最新文献进行病例分析。”李红燕笑着说,大家一起听,能从整体了解神经内科的最新进展,提升综合能力与眼界。而针对不同患者,不同亚专业小组的公开分析,也要求各小组始终绷着一根弦,将自己所属亚专业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就像我上学时,老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一样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各个亚专业都只有一个目标——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神经内科的临床技术、科研能力都在稳定提升着,逐步成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治区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获国家级项目2项,自治区项目10项,每年发表文章10余篇。副主任孟学刚,在神经内科工作了15年,和李红燕也认识了15年,“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从没见过她跟人红过脸。”李红燕教学查房
敬业、善良、有担当!在孟学刚眼中,李红燕最具代表的是——精力旺盛,“这是新疆神经内科学界公认的,那么多的会议、查房、讲座、培训、带教、手术……她‘扔’给我的会,我都开不过来。”孟学刚苦笑着摇头。可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娇小柔弱的主任,却是患者面前的“有心人”,困难之前的“破局者”,面对问题的“负责人”,业务上过硬,工作中有担当,“就像科室里的‘定海神针’,有她在,只要是为了患者好,我们都能放手去做,科室团队也日益成长、强大。”孟学刚说。随着各个亚专业的迅猛发展,医院神经内科成为全疆神经内科学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院党委的支持下,每个亚专业都已分配了独立的病区。如今,每周三上午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是神经内科“家族团聚”的时候,新、老主任,各组组长,一同分析,一同查体,给出诊疗建议。等到下一个周三,再对此次的诊疗效果进行复盘。
年脑卒中防治工作总结暨第十次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上医院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培养人才,优化流程,针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开设绿色通道,在神经内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静脉溶栓患者门诊时间(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由分钟缩短到20分钟,患者数量由每年20例增加到每月20例。医院成为全疆最早的两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之一。
03
党建引领科室业务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
脑卒中,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症,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最佳抢救时间,要控制在疾病发生的4.5小时内。而新疆,由于饮食、地域、气候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生率一直处于国内较高水平。看着科室里口眼歪斜、肢体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李红燕知道,在新疆动辄上千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来自地州的他们,最缺的是时间。“脑卒中的抢救本身不难,关键是能否在4个半小时内做好溶栓。”李红燕说,只要能把基层医生培训好,这些患者就能够在家门口恢复健康。李红燕带队前往和田地区策勒县(左一)、于田县(右一)、克州乌恰县(右二)、阿合奇县(左二),以及塔城地区额敏县(右三)进行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电话、